上一页|1|
/1页

主题: 大力发展节能型建筑

发表于2005-11-16
所谓节能型建筑,就是结合当地的地理和自然环境条件,充分采用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的技术、工艺及材料而建成的新型建筑。相对于现有普通建筑而言,节能型建筑科技含量更高,更好地利用了自然可再生能源,更能起到保温隔热的作用,从而降低资源、能源的消耗或提高能源、资源的使用效率。据专家介绍,按照有关技术要求设计建造的节能建筑,一般可节能50%左右。尽管节能建筑的造价要高一些,但这笔投资只需5~7年就可以通过节能收回增加的成本,而现在一般建筑寿命有50年,受益时间长达40多年。 
发展节能型建筑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确保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发展节能型建筑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实现途径。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目前GDP约占世界的1/30,但能耗却约占世界的11%,1万亿美元GDP消耗的能源是日本的6倍,人均耗能是美国的7倍、印度的2倍。而其中建筑能耗惊人,据测算,我国建筑能耗已占全国总能耗的3成,建筑已成为“耗能大户”,这也是导致各地冬夏两季缺电、缺煤的重要原因。专家预测,未来几年中,我国建筑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的比例将上升到40%,超过工业、交通、农业等其他行业,居各行业能源消耗之首。 
因此,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过程中,建设领域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必须改变传统的建筑方式,大力发展节能型住宅和公共建筑,把建筑能耗降下来,促进社会的和谐、科学发展。 
发展节能型建筑是我国建筑现状的迫切要求。从世界范围来看,很多发达国家均早已普遍推广使用了建筑节能技术。如使用新型墙材、采用保温隔热材料、充分利用自然可再生能源作为建筑的采暖供热能源,等等。 
上世纪90年代,我国已经着手推进建筑节能工作,但受种种因素的制约,这一工作进展缓慢。在我国既有的城乡建筑中,95%以上为高能耗建筑,新建建筑中,也只有5%左右符合现阶段的节能标准,且呈不平衡发展状态,南方慢于北方。由于普遍过于依赖空调等电器设备采暖或制冷,各项节能技术措施普及率低。与气候相近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是人家的3倍。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多样,推广建筑节能技术有着广阔的空间。而目前我国建筑节能工作基本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建筑节能技术、材料的开发利用率低,有的甚至还处于空白状态,城乡建筑普遍为高耗能建筑,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迫切要求加强建筑节能工作,发展节能型建筑。 
发展节能型建筑的技术条件已经基本具备。建筑节能主要从外门外窗、墙体、屋顶三个途经实现。外门外窗节能就是改用新型玻璃门窗,如使用中空玻璃、镀膜玻璃、塑钢或铝合金双层玻璃等。屋顶节能就是进行屋顶阻隔热、散热和开发利用自然可再生能源,如建保温隔热层、太阳能采集装置,规范设计并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等。墙体节能就是提高墙体的保温隔热性能,如增加墙体厚度、使用新型墙材或在墙体外表加贴保温隔热层等。 
上述节能措施,从技术层面来讲,我国已具备设计、施工技术条件,有的也已具备设计、施工经验。如株洲市从2003年,起就开展了“禁实”(禁止使用粘土实心砖)工作,逐步推广使用了新型墙体材料,城区现已基本推广应用了新墙材。从材料生产层面来讲,除少部分节能材料的生产还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外,大部分普通节能材料已具备了一定的生产能力或潜在生产能力。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