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2|下一页
/2页

主题:网传9到11层是PM2.5“最爱“不能买?

发表于2012-05-08

有关“9至11层是PM2.5最爱,不能买”的说法,最近网上流传甚广。对此,南京环保监测中心站和高校科研人员,从不同角度予以辟谣,相反,他们认为无论是更“轻”的PM2.5还是更大的PM10“灰”粒,在越接近地面的楼层,才浓度越高。究竟事实如何?我们用实验说话。

网传9-11层“最脏”不能买

当热词PM2.5与买房关联在一起,这条信息就“高烧”了。最近网上烧得大热的一条信息如下:

 

发表于2012-05-08

请来手持式高灵敏度监测仪

环保监测中心的重型仪器无法请出,记者从南京远大空气净化器的负责人处,取来国际上先进的高灵敏度手持式颗粒物监测仪。由业界知名的环保设备提供商深圳塞纳威环境仪器公司出品,他们的产品包括一系列热销的大气质量在线监测系统及室内空气质量检测设施。

工程师告诉记者,灰尘分为粉尘、烟、飞灰、雾霾等等,以前,曾经在深圳工厂区、南京新街口都做过实测,空气中大于0.3μm小于等于2.5μm的细微灰尘,即现在俗称的可入肺颗粒,累积到一定阶段,对人体有相当杀伤力。

发表于2012-05-08

按照仪器上的显示,记者在实验时,将可检测出两大类颗粒浓度:

大于0.3μm小于等于2.5μm的极细颗粒浓度(包含了PM2.5颗粒);大于2.5μm粒径的颗粒浓度(包含了PM10颗粒,俗称的可吸入颗粒物或飘尘)。

“颗粒越小,被吸入后进入呼吸道的部位越深。”环保局监测站专家表示:平时黏在衣服上、打在脸上的可见颗粒物,至少有上百微米,只有几微米的颗粒物,肉眼是看不到的。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高楼中测到的污染颗粒实际浓度,究竟有何差别?

发表于2012-05-08

一楼:大于0.3μm小于等于2.5μm的颗粒浓度值为每升229824,大于2.5μm的浓度为每升1155;

二楼:大于0.3μm小于等于2.5μm的浓度为每升228459,大于2.5μm的浓度为每升1071;

四楼:(因为楼梯不通,先测了4楼)大于0.3μm小于等于2.5μm的浓度值为每升236502;大于2.5μm的浓度为每升798;

三楼:大于0.3μm小于等于2.5μm的浓度为每升235956,大于2.5μm的浓度为每升567;

发表于2012-05-08

五楼:大于0.3μm小于等于2.5μm的浓度为每升236670,大于2.5μm的浓度为每升756;

六楼:大于0.3μm小于等于2.5μm的浓度为每升232953,大于2.5μm的浓度为每升588;

七楼:大于0.3μm小于等于2.5μm的浓度为每升231189,大于2.5μm的浓度为每升630;

八楼:大于0.3μm小于等于2.5μm的浓度为每升215061,大于2.5μm的浓度为每升504;

九楼:大于0.3μm小于等于2.5μm的浓度为每升212499,大于2.5μm的浓度为每升630;

十楼:大于0.3μm小于等于2.5μm的浓度为每升218589,大于2.5μm的浓度为每升630;

十一楼:大于0.3μm小于等于2.5μm的浓度为每升207333,大于2.5μm的浓度为每升630.

发表于2012-05-08

数据显示,PM2.5浓度,到了五楼达到峰值,随即开始下降,越往高处越低,而PM10这个层面,浓度是一二楼最高,超过1000,后面就开始下降,九到十一楼还没有五楼和四楼浓度高。

是否存在偶然性?当天傍晚6点左右,也是PM2.5浓度最高的时间段之一,记者换了一栋新街口金鹰对面的住宅高楼,再测了一遍,数据依然显示“下高上低”:PM2.5相对稳定,而大于2.5μm的“飘尘级”颗粒浓度,表现非常突出。

一楼的数值为:112644;二楼的数值为144711;三楼的数值为161028。

相反,到了9楼的浓度值就降为1085917;10楼为102291;11楼为105210,明显比一至五层要低。

发表于2012-05-08

大气物理专家

辟谣说“不靠谱”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朱彬教授在网上也看到过“9-11层PM2.5最爱”的说法,查阅过相关科学资料后,他认为这说法不靠谱,因为即使扬尘颗粒在特定条件下短暂盘旋到9-11层的高度,那也是偶然现象,必须具备很多气象条件,“这个说法,没有普遍意义。”

朱彬表示媒体应该帮忙辟谣,“这么说是没有道理的。空气是不断流动的,灰尘不可能停留在30米(即9-11层)的高度悬浮不散。”他表示,在9到11层PM2.5浓度特别大没有科学依据。

发表于2012-05-08

监测中心

“极细颗粒相对沉降于底层”

对9-11层“最脏”“PM2.5最浓”一说,南京市环保局位于草场门的监测中心站负责人,回答同样是“NO”。

有20多年监测经验的专家明确表示:没有研究证明所谓“9-11层”是“积灰层”,“找不到理论依据”。

发表于2012-05-08

“我们看一下,首先,PM2.5扩散比较均匀,而其瞬间浓度的飙升,关键还是看离源头近不近。就比如曾经有一个投诉案例,一栋楼有12层,楼顶有人种花木,灰土积累起来。11层的人就感觉经常有灰吹下来,那是因为它离源头最近。”

他提醒网友们注意,一直以来的空气监测显示,在大型小区里,高楼的一、二层会明显感觉灰多,这是因为,一方面大的颗粒物,比如PM10及PM10以上颗粒,在低一些的大气层面中,浓度较高。另一方面,PM2.5虽然是极细颗粒,但其依然有一定“分量”,比大气的密度高,所以依然有“相对”的沉降,且还是在底部楼层的浓度最高,“而不是所谓的九到十一层这样的高度。”

无论科学理论还是实际测试,证明网传就是“不靠谱”!

发表于2012-05-08
想必是有所讲究吧
上一页|1|2|下一页
/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