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2|3|下一页
/3页

主题:房地产严厉调控下哪里最赚钱

发表于2011-03-30

开发商以及其他者将面临更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者与房地产企业何去何从?

 

第一,奔向广大的三四线城市。

三四线城市目前没有所谓的限价令所限制,刚性需求是还很旺盛。中小房地产企业进入这一类的城市发展的在那些方面?

 

发表于2011-03-30

其一,资本门槛低。

这一类的城市由于基础起点不高,地价与房价还有空间。企业进入的资本门槛相对较低,企业完全可以独资开发,而无需拼盘。当今的房地产开发早已过了四两博千金的时代,无论从政策上、银行支持力度上,对自由资金的要求很高,每个项目的运作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储备,其运作是相当艰难的,甚至半路夭折。在一线城市运作大中型项目出于资金的困难而与其他企业联合开发,还不如在三四线城市独资开发,以减少决策与管理过程中的不必要麻烦。

 

 

发表于2011-03-30

 其二,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强。

 

正因为三四线城市的土地楼面价相对较低,企业在盈利上的绝对值并不低,所以任凭风吹雨打,在市场低迷时也禁得起考验。实力较强的企业更可以城市板块里的大型项目。在土地价格低位时进入,通过三至五年的运作,其盈利并不亚于一线城市。

发表于2011-03-30

三四线城市开发与大城市开发本质上没什么区别,但在此提醒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首先,要充分在对该城市的市场研判了如指掌的前提下介入,切忌盲目。

 

所以前期要化大量时间在市场调研上做文章,要研究当地的历史发展、环境、风俗习惯、消费习惯、收入水平、市政交通等方面因素,对该城市的招商引资政策及各类规费收取等都要精确掌握,以便准确测算开发成本。

 

发表于2011-03-30

其次,不要盲目介入所谓的城市综合体项目。

 

现在地方政府为了拉动区域经济,不顾区域的经济基础、消费力,人口比例等,大搞大体量的城市综合体,动辄几十万方甚至几百万方的城市综合体。如果房企没有对区域市场做详细调查,而拍脑袋被地方政府招商引资介入进去,解套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发表于2011-03-30

第二,商业地产将迎来新时代

前段时间我有句话,形容当前的房地产市场:住宅市场黄了,商业地产红了。

在中国房地产开发初期,也就是九十年代初、中期,上海的许多重要商圈都被香港及境外的地产商所拥有,在南京西路、淮海路、外滩商圈、陆家嘴金融圈等等。港商凭借雄厚的资金实力与驾轻就熟的商业运筹经验,在上海这种不可复制的铂金地段,先入为主拿下地块,然后通过几年的运作,一座座商业、写字楼、宾馆拔地而起。然而在当时业内国人的眼里,认为这些外资不会快速赚钱,前期大,回报慢,资金占用周期长。而且在整个九十年代里,商业、写字楼物业并不是香饽饽,出租率很低,甚至被套牢。回过头来,再从现在的时点看这些商业地产,业内无不为止感叹,它们占据了上海商圈的战略要地,其丰厚、稳定的收益是后人追至莫及。

发表于2011-03-30

然而到了当今房地产市场,土地资源日渐稀缺,房产商手头所掌握的可开发土地量之少,已构成许多企业持续发展的危机。政府在一级土地市场上的源头控制,形成了房地产企业要么向周边二三线城市勉强发展,要么向商业地产转型。

 

那么房产商转型对商业地产的经营其之处表现在那些发面呢?

发表于2011-03-30

第一,使企业进一步持续发展。 

 

许多大型房地产企业都盼望上市,那么持有商业地产就使企业经营处于一种稳定的状态中,现金流不会大起大落,企业财务报表所显现的是一种稳健态势。从近几年一些内地房地产企业赴港上市的表现来看,公众者对房地产企业评判标准要么大量持有土地要么看该企业是否持有商业不动产,如商铺商场,写字楼,酒店式公寓、宾馆酒店等经营性物业。

发表于2011-03-30

第二,使企业向多元化产业链发展。

 

当前土地获得日益艰难,是城的地段土地日益稀缺。好地段的土地争夺已到了白热化,每拿一块大一点土地就创造了一个新的。所以今后中、小房地产企业要想在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拿地更是艰难。另一方面,中国的房地产发展的将来,总会像西方国家一样会趋于饱和,房地产企业必须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持有商业物业在短期来看,汇报率不显眼,但通过一段中长周期的持有,从它的率与区域的不可再生来看,是不可估量的。持有商业物业,对房产商经营角度来讲也扩大了产业链,不少房产商开始成立自己的商业经营管理公司、酒店管理公司及物业管理公司,担当起招商招租及日后的商业运营管理工作。

发表于2011-03-30

当前在政策调控的局面下,相对住宅地产,商业地产更是一片看好。最近我接触了一些海外在中国的房地产基金,他们这几年也是与大型房企合作,以股权的形式,参与开发,当然他们只是做了财务者,执行过程中的财务,并没有实际参与开发经营,他们也看到了中国国情,住宅见效快,收益大。但最近也开始变化了,在组合里面商业地产要占一定比重,当然他们的商业地产,是写字楼大多锁定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大城市。在他们的理念里面,在一线大城市持有甲级写字楼,市场前景广,一旦有市场风险,退出的机会也更大。

 

由于国内逐利资本太多,又不好炒作日常用品,且鉴于中国资本市场的重大缺憾,者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了商业地产。如果今年住宅市场受到了限制,商业地产肯定是地方政府的重头戏。

上一页|1|2|3|下一页
/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