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非理性声音如何能让房价理性回归

发表于2008-07-29
 

呼唤房地产理性需要理性的声音

 

“理性”这个词最近很热门,应该可以入选2008年中国房地产十大关键词,理由是许多人都在用它。许多人在大声疾呼,呼唤房地产市场的理性回归、呼唤开发商的理性回归、呼唤购房人的理性回归、呼唤国内房地产价格或者简单地说就是住宅价格的理性回归。一时间似乎到处都是理性的声音在试图挽救陷入了非理性深渊的房地产。

 

诚然,近两年的房价的确有些“疯狂”,也有不少荣当“地王”的企业与高位出手的购房人被套住了。但任何一个正视现实的人都应该看到,今天的现状是外力综合作用的结果,房价与地价是表象,是结果。地价之所以贵,源于资金充裕的资本市场对房地产企业的要求,源于房地产企业谋求上市融资扩张的需要,作大作强否则将在竞争与洗牌中被无情的淘汰难道不是近年来房地产市场的游戏规则吗?对于那些经历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式的竞争后成功上市的企业而言,“地王”是策略上的成功。而现实的被套则可看作成功必须付出的代价。至于没有上市成功的企业,代价相对更大,不过还是属于决策之初风险评估时必然会涉及的范畴。如果当初忽视了风险控制就另当别论了。

 

购房者方面则略有不同,如果以时间界限划分,相信绝大多数在2007年上半年之前出手的购房者对于自己的购买决策不会存在太大的疑虑,其中多数人在今天看来更是已经挣足了帐面利润。相对低廉的购买成本让他们对于房价的涨跌感觉不到太多的心理压力。当然不能回避一个问题,还是有部分购房人由于近期的房价调整被套,尤其是深圳广州等房价调整明显的城市被套幅度相对较大。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的确有非理性成分在其中。去年下半年的房价延续了“疯涨”格局,后知知觉的一些购房人此时冲了进来,成为了最后一棒的接盘人,确实很无奈,当前楼市中最值得同情的就是这批人,特别是其中的自住用户。再有就是部分炒房人,如果现在才开始大规模抛售手中楼盘,也属后知后觉,令人怀疑他们的嗅觉是否太过于不灵敏,其投资决策时机把握方面也显然不很恰当。此事可参考中国股市,基本同理。

 

分析过市场主体的非理性成分后,相信许多人会明白个中原由。多数人只是在当时的时点做了看起来正确的事情,今日之后果有判断失误、决断失策的原因,也有市场游戏规则改变与宏观经济环境变化的原由。决非“非理性”如此简单的结论。至于“理性”如何回归又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笔者一直在想:理性到底是什么?相信对于每个人而言,屁股决定脑袋。你所处的地位决定了对于房地产领域的理性到底是什么的衡量标准。那些借唱衰楼市名利双收的人自然坚持忽悠“人人都买得起房”的宏大目标,恰恰因其无法实现,所以可以永久地作为批评政府、开发商与购房者的话题。在他们眼中,房价要暴跌才行,利息要多加才好,开发商要全部倒闭才痛快。至于后果吗,一定是只有好处没有损失。如此偏激之观点与中庸之道相距甚远,仿佛生活在乌托邦中。还好,他们这样想无所谓,只盼真正的决策者不会跑偏至此。

 

对于那些手头执有大量现金准备入场抄底的企业而言,唱空不失为一种策略,一举多得,打了对手压了成本,何乐而不为?反之,原有市场上顺风顺水的企业由于土地储备大、开工面积大,自然面临的资金压力就大,对市场游戏规则的不断变迁当然不会有什么好评。理性在他们而言就是回归到原来的市场模式,只不过现在看来只是一个梦而矣。

 

这里我们不得不再次提到购房者,特别是那些被套后已经选择断供或考虑断供的人们,理性回归难道就是给自己一生留下信用污点吗?今天看起来或许还不太重要的信用记录今后会有多大的作用谁也说不清,但风险绝对不小。

 

房地产不欢迎疯狂,不管是暴涨暴跌都不是应有的状态。但疯狂并非暴涨的唯一原因,忽视房地产上涨的外在动力,将非理性作为房价暴涨的罪魁祸首本身也是一种非理性行为。忽悠“人人都买得起房“亦同。还有房价应该暴跌多少百分点的论断更是可笑,无论房价多高多低总有人买不起房的现实被刻意回避,终将影响无数人的心理。很少有人正视现实,房地产绝非人人都可以买、都买得起、都应该买的商品,国家也没有义务让每个人或者家庭都拥有属于自己的房地产。“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名句被错误的诠释为人人拥有商品房是天大的谬误。今日之房地产迷局乱局绝非一个房价暴跌能够解决的问题,什么是理性?政府的政策中有没有非理性成分?这个问题同样适用于每一个房地产企业、购房者与媒体,不要总把眼光盯在别人身上,或许一面镜子能够让你更清楚认识理性这个词的含义。

发表于2008-12-04
 
上一页|1|
/1页